我真是被印度官僚那股“拿着无耻当无畏”的牛二做派给气乐了。刚刚在印巴冲突中被巴基斯坦打了个6比0仍不知道收敛,连南亚的场子都压不住,又想着把那双黑乎乎的小脏手伸到我们的东南沿海来,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台海局势与印度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台海一旦有事,印度不能坐视不理”。我听印度人说这话总能想起安倍晋三,不过安倍君的坟头草现在已经一丈多高了。怎么着,难不成你们也想以安倍为师,步他后尘?
当地时间5月19日,印度前外交部秘书、前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Gokhale)在印媒《新印度快报》上发表了一篇用心极为险恶,而且极具挑衅意味的文章——《为什么印度应当多关注一下台海问题?》
这篇文章的正文部分之逆天,即便放在素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著称的印度舆论界那也是十分炸裂的,炸裂到我根本没法把原文复述给你们的程度——甚至连经过我的肠胃消化之后反刍出来都不行,因为顾凯杰的有关言论毒性成分实在太高,高到了连我这种生冷不忌、百毒不侵的体质都得胃穿孔的程度。
展开剩余88%我在这里只把原文中毒性相对较低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贴出来,大家看完之后应该就能理解我那种比吃了苍蝇还难受的心情了:
“无论台湾海峡的局势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必须’成为印度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迫切需要评估这场潜在危机对印度经济的潜在影响,并尽早制定缓解措施。即使不发生冲突,这场危机对国际航运、供应链、半导体和海底电缆的负面影响,也可能给印度造成巨大的代价。除非我们关键部门能做好充分准备,并尽可能减少对华依赖。无论如何,印度的战略和商业界,都不能假装台海局势与印度无关。”
专注于印度问题的国内资深智库@南亚研究通讯也注意到了顾凯杰发在印媒上的这篇文章,而且他们的反胃感和我的一样强烈,以至于@南亚研究通讯的小编在看完顾凯杰的高论,也忍不住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吐槽:
“且不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一个做过驻华大使的高级官员,不可能不知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底线。顾凯杰这个表态显然已经违反我们的原则和底线了,其立场假定本身就站在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位置上。不然,为什么印度会因为台海问题而坐卧不安,进而担心印度对华经贸依赖会成为印度的问题呢?换句话说,以今日中印两国的贸易体量,顾大使竟能弃之不顾,反而着眼于所谓的对台经贸关系,这不能说是舍本逐末,也是自作聪明了。”
为什么当过印度驻华大使的顾凯杰会对我们怀有这么大的恶意呢?关于这个问题,2018年2月,《解放军报》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理性看待“中国通”执掌印度外交》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员慕小明认为,近年来,由“中国通”来主持大局,似乎已成印度外交界新的惯例。在印度的6任外交秘书中,有4人曾任驻华大使,这也凸显了中国在印度外交中的分量。
而在这些担任过驻华大使的印度外交秘书中,顾凯杰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因为他在两岸三地均有过工作经历。但是这份丰富整齐的资历并没有让顾凯杰对中国产生好感,恰恰相反,印度外交的“中国通”现象,折射出的是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外交人员的高度精英化。
这就造成了印度外交精英在对华外交政策的制订过程中,普遍怀有根深蒂固的南亚霸主心态,倾向以地缘竞争思维看待中国,认为中国走出去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侵蚀了印度的利益。现在的印度早就偏离了昔日不结盟和反帝的传统立场,其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美国利益的附庸。
慕小明援引印媒的分析称,由顾凯杰这样的新一代中国问题专家执掌外交事务,暗示着印度对华外交“安静但重大的转变”。事实上,正是被誉为“莫迪外交政策构筑师”的苏杰生,以及顾凯杰和现任印度驻华大使班浩然这一批印度“中国通”,主导了莫迪上台以来的印度对华政策。就在卸任的前一天,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还访问了塞舌尔,双方签署了印度在塞进行设施开发的修订协议。此举也被解读为印度强化与中国在非洲竞争的平衡之举。从这一点来看,顾凯杰升任外交秘书后,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此前印度对华外交的强硬立场。
顾凯杰
事实证明,慕小明在7年前的这番解读是很有先见之明的,顾凯杰就任印度外交秘书之后果然没给我们什么好脸色,否则如今也不至于敢在印度的主流媒体上大放厥词,扬言要在台海问题上上下其手,甚至还要在我们执行家法的时候动牵制我们的心思了。
说到印度外交界的“中国通”,除了顾凯杰之外,我还想起来一个奇人——现任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和顾凯杰一样,罗国栋也有过在台海两岸担任高级外事人员的丰富履历。2022年,罗国栋来到上海,邀请几位中国学者进行对话,其中就包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罗国栋完全没拿自己当外人,当着刘宗义几位中国学者的面,张口就说:
“你们中国给过我们印度什么?”
为什么罗国栋会用这种好像中国天生就欠印度什么似的语气跟我们说话呢?按照刘宗义的说法,在印度人看来,古代很多印度高僧来到中国传法,中国高僧法显、玄奘等很多人都到印度取经,这些历史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很多印度人都认为,这种文化交流是单向的,印度是中国的老师。印度在历史上给予了中国很多,而中国却从未“回报”过印度,所以印度人普遍觉得中国“亏欠”了他们,他们在看待中国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就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恩主”一般的自我感觉良好。
刘宗义认为,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盛,印度的优越感,尤其是文化优越感越来越强烈,“印度立志要当世界的“导师”(guru),这种心态实际上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
罗国栋
不光顾凯杰和罗国栋这两位,现任印度外长、曾任印度驻华大使的苏杰生的为人处事一样是魔幻到不行。今年1月20日,在川普的总统就职仪式上,原本没被安排靠前座位的苏杰生,硬是在听众席的第一排给自己抢了个直面川普的位置,任凭别人怎么拽都拽不下来。
在全体起立之后,美方一名在场的女工作人员上前示意苏杰生,并数次作出请他移步后排的手势,但苏杰生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随你百般劝诫,我只当是王八念经。
几经尝试无果,这姐们只能丧气作罢,扔下苏杰生搁那儿自娱自乐,面无表情转身离开。
考虑到印度外交界当过驻华大使的这帮所谓“中国通”基本上都是这种奇葩,所以顾凯杰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印度战略界和商界不能假装台海局势与印无关”这种狂言来,其实也没啥可奇怪的。
因为这帮印度“中国通”的奇人怪事实在见得太多,所以我现在都开始产生这样一种怀疑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是印度外交官,尤其是印度驻华大使的必修课?在印度外交界,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担任驻华大使,什么才能啊、眼界啊、胸怀啊、韬略啊、谈吐啊,这些统统不重要,只要你的脸皮足够厚、为人足够无耻,能够顺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脉搏打鸡血,而且不惮于在各种公开场合占对方的小便宜,那你就是印度驻华大使的最佳人选。
但是你顾凯杰之流逞口舌之快归逞口舌之快,这个世界终究是物质的,“婆罗多赢学”的诡辩逻辑只能忽悠忽悠印度人。印度连在自家门口的印巴战场上都赢不了的东西,你们休想在千里之外的台海问题上靠耍嘴皮子就拿到手。
上一个主动把“台湾有事”和自家有事联系起来的外国政要,还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我不知道顾凯杰先生有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新闻,如果有的话,那么想必顾先生就应该清楚,意欲在台海问题上拨弄中国逆鳞的安倍,最后落得了个什么下场。
这日本的治安环境固然是堪忧,但是相比之下印度只会更糟。山上彻也是因为搞不到正经枪械弹药,所以才自己手搓的土制霰弹枪。印度的地下军火市场可比日本的发达多了,社会矛盾又那么尖锐,保不齐这会儿就有不知道多少个辛格彻也在家中磨刀霍霍,就准备某天在某个公开场合给印度政界的诸位肉食者们一个小小的惊喜了。
印度民间的非法军火流通数量可比日本的大多了,搞到一两把真家伙对印度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和远在天边的台海问题相比,我劝印度各界至今仍对掣肘中国贼心不死的顾凯杰们:你们有那闲工夫琢磨怎么给我们添堵,倒不如那份心思省下来考虑一下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在我看来,不管我们中国的内外局势再怎么变化,你们自己有事的概率,都要比台湾有事的大太多了。
发布于:海南省金勺子配资-炒股配资合法吗-壹配资网门户-股市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